在投資市場中,無論投資的標的是什麼

投入的方式是一次、分批、定期定額、定期不定額...

是價值投資、存股投資、還是技術分析

在沒有執行賣出的動作前

帳面未實現報酬對資產實質變化並無影響

也就是說,無論未實現獲利是50%、還是100%,實際上持有的資產仍是原始投入金額。

要對資產產生實際影響,還是得有賣出的動作。(放空反之)

因此,若想計算資產真正的成長,在賣出前,能納入計算的就只有收益分配...

(圖一)

如圖一的帳戶範例,原始投資資金是新臺幣200萬元,在2014年的下半年開始投入,透過不斷的獲利實現,將未實現獲利轉成實質資產成長,至今(2017)年目前維持總持股成本為309萬元;

若完全沒執行賣出動作呢?那持有成本會維持在200萬元,無論後面未實現報酬是正,是負,對持有成本真正影響的都是在賣出動作執行後。

(元大點金靈無法直接更改持有成本,雖然對記帳不方便,但成為檢視投資資產成長最簡單的方式)

(圖二)

所以,若是執行只買不賣的投資人,台股上半年12.1%的漲幅,對其資產的成長只有數字意義,沒有實質貢獻。要比較與大盤的報酬率熟優熟劣,直接看投資配置的總股息收益與台股的平均股息殖利率還比較有意義。

那對於我們這類會執行買賣的投資人來說呢?大盤上半年的漲幅有12.1%,那至少價差報酬率要達這個標準吧!

以圖一來說,以初始投資本金200萬元來計算,上半年獲利17.8萬元,實現報酬率只有8.9%,也沒有大盤來的好啊,何不直接買追蹤大盤指數的標的就好了?

是的!若以初始本金,實現的獲利來算是如此,但若以實際操作價差的部位只有100萬呢?(目前估算該帳戶今年可領約18萬的現金股利)再者,又帳面未實現的那7.4%報酬率轉為實現呢?且以上…還不含息收益呢。

(圖三:7月起到8月9日的獲利實現)

所以投資到底需要比什麼?其實什麼都不用,只要投資人的操作模式是符合自己的資金規劃需求即可,團隊是要以股市做為基礎,以有限的資金獲得資產實質成長來完成多元收息系統的配置。

目前在股票市場的基礎已有了,再來就是要延伸到各個會孳息的金融商品,讓整體的收息資產穩定中帶有成長性。屆時只要孳息收入可以長期穩定的大於整體支出,即使收益率不如大盤又如何呢!

 

更多團隊的整體理財投資概念與操作,歡迎參加此次「掌握循環與區間,建構多元收息系統」分享會喔

 

arrow
arrow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