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年金制度,無論是勞工羨慕軍公教,或是軍公教對於改革方案的不平,或者政府財政多困難。基本上再怎麼動,真切的改革都不會存在,畢竟政治人物關心的只有選票,國家甚麼的,只有牽扯到自己利益時,才會變成擋箭牌出現。

無論怎樣的退休年金制度,在繳少少的錢,後面可以領一輩子的巨額利潤下,怎麼算都是個值得投資的標的。

不過這倒是可憐了新進的工作者,因為無論如何都要繼續養退休者。

從目前的勞工退休給付來說,常看勞工局在說,選擇月領者,平均8年後就可以超過1次給付金額,這邊居然沒有人疑惑,是怎樣的投資可以讓1次給付的金額,在8年間讓退休者領完應領金額後,還可以持續領至死亡!

也因為這樣的好制度,個人認為倒了也許對退休者是傷害,但對於新投入的工作者來說,反而是一種解脫。

以健全財政的角度來看,一個政策必須顧及財源,不過這在國內政策擬定上,很少看到,畢竟政治人物開支票、拿選票簡單,民眾樂的接受,自然不會有人在意國家財政的狀況。

一個長久的退休制度應建立在工作者本人的退休規劃,政府可以建立制度協助工作者規劃,但這資金來源可由工作者自行提撥,投資的方式也由工作者自行去選擇,政府僅做為一個監督及保障的角色即可,如此可免去代操產生的弊端,也可健全年金制度的發展,以避免全國工作者都投入養退休者的窘境。

以下是個人試想的年金方案:

為每個工作者設立一退休專戶(銀行的虛擬帳戶就可以搞定了),工作者在擁有退休專戶後,自由選擇「退休後月領金額」、「退休後請領的期間」、「預估年收益」及「工作年限」,去計算每月應儲蓄金額。例如退休後每月要領3萬元,領20年,預估年收益3%,工作25年。那便可以得到退休後的20年間,該帳戶基本上要有逾720萬元金額,以工作25年、年收益3%反推,每月應存金額為1.6萬元(19.2萬/12=1.6萬),若要為工作者降低點負擔,可如現在般透過法律規範雇主應提撥金額,降低工作者的自行提撥金額。

在退休專戶的金額是屬於提撥的工作者擁有,在退休後請領的期間,剩餘的金額若仍以年收益3%來複利增大,基本上應可以支付29年。也就是說,即使開始請領退休金,專戶的投資操作仍為進行式。

因此,將請領期間投資收益再計入的話,要達到原本的退休規劃(退休月領3萬,20年,年收益3%複利,工作25年),其實月存1.25萬即可達成。

至於投資收益,這就得靠工作者自己選擇了,若年收益高於3%,那可退休的時間可望縮短;若低於3%,則就必需延後或者增加自提金額。

而此專戶累積或者請領期間若是工作者提早死亡,則該專戶可由繼承人選擇移轉至自己的退休專戶繼續累積或者一次領出,可具有傳承的效果。

而政府要扮演的角色,只有1樣,就是確保工作者退休專戶的錢確實、如期入帳。其他的如企業提繳金額、投資標的(股票or基金)篩選建議,就看政府能給予多少的幫助了。當然,工作者亦可選擇不參加此年金方案,自行規劃。

如此既可培養國民對自己的退休生活負責;國家及新進工作者也可脫離「養人一輩子」的沉重負擔。

而目前各類的年金制度就制定1個落日時點,在此之前累積仍數原工作者,不再累積。畢竟一個新制度,總有人得到、也會有人稍微損失點,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健全制度將會取代沉重的不健全狀況。

這樣做的好處是,工作者的退休時機與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被工作或年齡給拘束;但壞處是「資金來源幾乎都是工作者自行的提撥」,所以在分享這樣的想法時,沒有多少朋友認同,因為大家的著眼點仍是「我的退休應該有人為我負責」,也不願放棄以享有的利益。所以年金要改革,先從願意對自己負責開始吧!

目前我已開始透過理財投資累積退休資產,目前總利息收益已超過月領5萬,繼續朝向目標邁進;繳的年金就當造福社會,等到自己想領時若還沒倒,就把它當成中樂透般的意外之財囉。

arrow
arrow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