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薪資需靠實質的數字業績獎金才能在短期間大幅成長的時代,對於較難評估實質工作效益的內勤工作者來說,薪資要有所成長,除了透過緩慢的大鍋菜加薪法外,理財投資成為了許多人的選擇。
但要投資,就得需要投資的本金,面對收入成長幅度有限的情況,除了斤斤計較、節省下每一分錢,緩慢的累積投資本金方法外,難道沒有更快擴大投資本金的方法嗎?
投資槓桿型金融商品:
有需求就會創造供給,當市場上有人需要透過小小的資金,來獲得倍數的獲利時,自然就會有人提供槓桿型商品來滿足所需;但別只看到「小小的資金,獲得倍數獲利」這段話就開心不已,因為它漏寫了「反之,也有倍數的損失」。
一般來說,當我們用現貨、全額的投資時,投資A商品50萬元,當A商品價值成長到70萬元時賣出,那可獲利的收益就是20萬元,報酬率40%;反之,當A商品跌價至30萬元時,則有20萬元的損失,報酬率為-40%,且最大的損失就是全部投入的本金50萬元。
但當投資了槓桿型商品,因商品種類的不同,投資人只需要提供投資標的價值的部分資金即可操作。以50%為例,當投資人投資價值50萬的金融商品時,只需要出25萬的資金即可操作,若該金融商品價值上漲至70萬元,則投資人可獲利20萬元,此時報酬率就是80%,看起來非常誘人可口;但萬一價值剩下20萬呢?則不僅賠掉了25萬的本金,還得加賠5萬,投資報酬率為-120%。這也就是有人會在投資市場破產的原因了。
所以就一個沒有停損概念、沒時間研究又對金融市場敏感度不高的投資人來說,槓桿型的金融商品並不適合,不僅不會加速財富累積,還會讓投資人從負數開始。
所以若目前是屬於這類的投資人,期貨、選擇權、權證這類產品並不適合,現股投資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貸款投資:
投資人若不想只是每個月5,000元、10,000元的慢慢存錢、投入金融市場,還有一個方法就是「預支未來」,不同於槓桿型金融商品的時間效益遞減性、倍數賺賠性,投資人可以透過與銀行的融資(貸款)往來。
向銀行借錢這事,在我父親那輩可是個要緊的大事,且長輩們通常對於借錢這件事情非常地在意與謹慎,因為有太多還不出錢、被銀行追債的案例,其結果都不太好。但說真的,除了跟父母借錢有相當機率免還;跟地下錢莊借款會被追殺外,跟銀行往來可算是相當安全的事情了。
在「我的零成本存股術」一書中曾在第2-5章節介紹過透過個人信用貸款投資股票的作法,每年除了償還本金外(有透過分期償還強迫儲蓄的作用),透過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及貸款利率間的利差,只要投資組合不是太差,至少都可以有3%以上的息差收益。別小看這3%,每年累積的收益就已經超過了慢慢存錢累積及放定存的投資人了。
而做信用貸款投資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還款來源」,投資人可以以自己每月可以儲蓄的金額反推作為貸款金額及期限的依據。例如每月可以存5,000元的投資人,以貸款利率3%、期限5年來說,能借款的總金額就是27萬5,000元。
若每月存5,000元的投資人,利率同樣3%,期限拉長至7年,則借款的金額可增加至37萬5,000元。
若是每月可存10,000元的投資人,利率3%、期限7年,則借款金額可再拉高至75萬5,000元。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可以儲蓄用來還款的金額越高、期限越長,可貸的總資金就可以越高;反之則越低,這樣一來還款來源明確;再者也不用擔心自己會超額借貸。
股票質押貸款
另外還有一個是將已持有的股票「資產活化」的股票質押貸款,此方法雖然跟直接從市場融資買股同樣具備斷頭風險,但不同的是,質押的期限是整筆授信額度的年限(最常遇到的是1~3年),與融資買股年限固定1.5年不同;股票質押貸款利率約3%左右,融資買股利率卻高達6%以上。
且在斷頭的評估上亦有些微差距,券商融資交易,只要維持率低於130%,無法及時補足擔保品就會執行斷頭;銀行的股票設質貸款會在特定日重新評價(每季或半年,每家不同;但續約時一定要重新評價),才會聯繫是否需補足擔保品,在斷頭執行上通常會較有彈性,也因為這樣,並不是所有的上市、櫃股票都可以設質,成交量太低、財務結構太薄弱(信用評等)的通常無法當擔保品。
避免重複融資操作
最後提醒想透過貸款來進行投資操作的投資朋友,無論是用信用貸款投資,還是股票質押貸款投資,投資人除了注意還款來源外,對於貸款取得的資金,切勿再以融資的方式買進標的來擴大投資部位;或者取得的股票再進行融資,以免操作的槓桿過度放大,當景氣反轉時,原本相對安全的操作反而變成的壓倒自己財務狀況的最後一根稻草。
想要脫離經濟上的牢籠,就必須多要求自己一點、多堅持一點、少抱怨一點,除了想法上、行為上的改變,更應透過持續的學習與執行力,讓自己的財務狀況朝向正面的發展方向。投資不一定會讓人富有,但學會了理財、財務資金調度,便不會面臨入不敷出的窘境。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