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看到「存股」兩個字的投資朋友,對這個詞想必都不陌生。
因為這正是歷經了金融海嘯、股市回升的階段,很多股市專家、財經節目、理財投資節目、書籍中,不斷出現的字眼,而從存股中誕生出了許多的投資達人,投資成功的劇本,以及投資操作的方式。
本書做為一個存股類書籍,裡面仍有不少讓個人感到寫得不錯的內容,也讓我對於自己投資操作模式以及未來在表達自己投資操作的觀念上,有一些啟發。這裡僅就一小部分的觀點,提供給各位投資朋友閱讀此書的感想,其他的內容,就留給有興趣閱讀此書的投資人朋友,自行去書局挖掘了。
這本書的內容是從股利收入帶來的現金流出發,以「長期持有」的觀點,去設立挑選個股的標準,從這些符合標準的好標的,開始進入存股的操作階段。而不知道如何開始第一步「選股」的投資人,過去是很難踏進存股的投資世界的。
而現在ETF就可以解決這件事情了,只要付些費用給經理人,選股這件事情就可以跳過去。
在存的過程中,透過挑選成長股,並分散投資,以投資組合的方式,讓資產分散在不同的產業、標的上,所謂「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概念,降低投資風險,並兼顧投資部位及領到的股利可以持續成長。
市場多數人對於存股,都存在著奇怪的迷思,似乎牽涉到存股,就等於挑選在市場中殖利率最高的標的,例如目前市場殖利率最高的長榮(2603)海運一般。
但不巧的是,長榮的殖利率是高,但還真不是我這類存股投資人會去買來存的標的,書中所列的例子是從總報酬率(殖利率+資本利得)的觀點切入;但如同書中的一段話,「我在乎的不是投資報酬,我在乎的是不是能拿回本金」,對我來說,1檔標的之所以會有高殖利率股,必定有其原因,而探究這個原因是否能符合投資人將其視為「高殖利率股」,這才是是否將該標的納入存股標的的依據。
最後,作者也提及了,存股並非單純的、無腦式將資金持續投入(無論本金或者股利),當存的標的其營運、配息狀況惡化時,投資人仍得適時的出清,換存其他標的,否則存股將可是會落入屍骨無存的境地的。
所以存股到底該如何做?作者做了一段挺好的闡述:「你應該打造一個有發放股息的各類型股的投資組合,而不是一定要找最高殖利率個股。」所以在打造領息資產時,投資人要關注的應是投資標的的營運、獲利成長性(因為這會帶動配息及股價的成長),而非單純的只找殖利率高的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