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2609)海運股份有限公司為國內第2大、全球第14大貨櫃航商(前身為招商局國營事業,1996年民營化),主要從事貨櫃航運、散裝貨運、碼頭裝卸等業務。
在競爭激烈的貨運紅海中透過與同業聯營合作方式,有效擴張服務範圍並降低成本。2017年4月與赫伯羅德,川崎汽船,商船三井,日本郵輪合作成立The Alliance 。
過去景氣佳、油價大漲時,為增加效益、降低成本,航運業重壓超大型貨櫃船,但遭遇需求量不足時,船噸過剩,大船反無法發揮經濟效應,貨櫃航運整體市場艙位超額供給嚴重,連帶使得各航線運價大幅走跌;即使遭遇油價大跌,全球貨櫃航商仍產生鉅額虧損,甚至破產倒閉(韓國第2大航運公司-韓進及德國第3大航運公司Richmers於1年內相繼宣告破產。)
該公司自金融海嘯(2009年)起8年間整體營運賠多賺少,於去(2016)年提出600億元紓困案、減資160億元(53.27%)彌補虧損並私募16.9億元充實資本。貨櫃航運市場受惠去年第3季末需求回升、運價回穩,歐洲運價現貨、合約價雙雙上揚,美國線換約調整市場亦樂觀看待,去年第4季起毛利損失已從單季動輒20~30億元大幅下降至損失4.9億元,今年第1季毛利更由負轉正,整體營運損失大幅下降,在合併營收成長(1~5月合併營收518.85億元,年增14.15%)、毛利率轉正下,若市場穩定發展,今年可望看到單季獲利轉虧為盈。
展望未來,在遭遇韓國韓進、德國Richmers破產,發生部分船舶載運之貨物漂流海上,讓貨主在挑選航商時,除了價格,更在意貨品可以平安到港,反使航商削價競爭情勢得以緩解;加上過去運價低迷時,新船下單量萎縮、拆船數上升,雖整體市場仍呈供過於求,運價回升有限,但對整體市場發展仍數正面,航商亦獲得喘息機會。
為求充分利用資源、維持市場價格,各航商陸續成立船運聯盟,雖市場仍數供大於求,且未來還有1.8萬TEU大船陸續加入營運將排擠原有中型遠洋船隻轉投入近洋航線,有再次掀起價格戰機會,但在船運聯盟的調度與維價下,應可有效維繫下滑幅度。
在經歷了大動作重整後,除了市場景氣的變化外,能否透過優化經營能力,創造穩定收益,都考驗著經營團隊的經營手段。以過去營運狀況來看,不具基本獲利能力,配息亦不穩定,若以領息為目的,此非優選標的;但若想藉轉虧為盈題材吃豆腐者,可持續觀察其轉虧為盈時程,俟機佈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