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投資個股、ETF哪個好?
投資高股息ETF還是市值型ETF,哪個好?
每次被問這問題,都覺得...真是吃飽撐著
(寫這篇我也是吃太飽了我... 😑 😑 😑 )
----------------------------------------
一家企業的獲利來源
大致分為2類
1、本業
2、業外
最終這都是配息來源,當業外是1次性收益時,一般我們會選擇忽視;若是常態性業外收益,在預估獲利時就會持續納入
但無論一次性還是常態性,只要是有現金流入的,都會被企業納入配息的考量
至於後續填、貼權息的問題,那是股價反應後續營運獲利的問題
------------------------------------------
一檔ETF的配息來源現在有3類
1、成分股配息
2、成分股資本利得
3、平準金
這些原本就是ETF的配息來源,當用罄時,自然無法配息;但會用罄嗎?得看看是否有其他配息條件的限制,如果沒有,至少1跟3是一定會有的,但2就是配多配少的關鍵
而影響2個原因是,市場趨勢,向上時,自然多;向下時自然少,甚至無;盤整時,就看成分股的挑選邏輯
這跟是不是高股息無關,而是ETF都是如此
-------------------------------------------
而現在大家都搶著說市值型比高股息好,長期持有報酬率高
那是以N年長期投資,ETF市價創新高的前提下
若是市價沒有創新高的期間呢?
又或者落到了空頭市場,落入了最低價的價格區間時呢?
是不是又會有不同的感受?
所以投資市值型ETF的投資人,要堅信價格會永遠創新高
而在創新高前,僅須思考面臨修正或整理時期,自己的現金流是否能讓自己持續的買進就好,因為要堅信"未來一定會創新高"
至於創高前持有總市值的增加,倒不見得是投資報酬好,說不定只是反應投入本金增加而已。
-----------------------------------
而高股息的投資人
若成分股挑選的條件佳
當市場是盤整與上升時,配息會呈現持平至增加
同樣面臨修正時期,在只配1、3的情況下,
就得考量其配息是否能符合自己的成本收益條件與現金流了
而高股息的市價是否創高,倒沒那麼重要,不過創高仍代表了股息的增加,領得息增加了,其實也是好的;但少的時候,既能支撐生活品質,又能符合資金成本效益,也沒甚麼不好。
-----------------------------------
面臨的考驗與思考的方向,狹義來說不同;廣義來說一樣
同樣的概念去思考個股,都是一樣的
抓準了大方向,就不會被市場的片面比較的資訊所迷惑
----------------------------------
至於配息這件事情上,個人就單純的看作強迫將市價轉化成現金的過程。
至於淨值變化、或是是否填權息,既是"長期投資"看待,標的期間淨值的增減,也就只是持有期間的常態變化,只要最後是成長的就好了不是?
投資是為了讓生活品質變佳,投資過程也就是延遲享樂與即時享樂2種概念間的調整,只要能讓生活品質提升的投資方式,都是很好的,與其花大把時間考量哪個好,不如花時間思考哪種配置與鄵座符合現階段自己的需求。
20250208歷年期末市值及總報酬率.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的頭像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