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寫這篇文章前,筆者其實很掙扎,不是掙扎該怎麼寫,而是擔心投資人沒搞清楚狀況就認為「貸款投資」事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是您在閱讀此篇文章時,不了解貸款的「本質」的話,建議您看過就算了;若是您已經懂了貸款的本質,也請您妥善評估自己資金控管及操作紀律的成熟度,再做練習。

貸款其實就是借款,運用個人的信用達到財務槓桿操作的作用,市場有些人喜歡用很多論述去分別「好債」及「壞債」,對筆者來說,只要是不影響生活品質,且是自己計畫中可以掌握的債都是好債;反之,都是壞的。

舉個例子,筆者有個書商客戶,是用無額度上限信用卡當週轉金使用(如何讀懂聯徵資料,有機會再跟各位分享),主要是嫌銀行貸款作業太冗長還要解釋一堆,該客戶一次交易期間約2個月,利潤約15~20%(很難想像吧!在重慶南路書商們喊關的時代,他卻在重慶南路上活的好好的。),信用卡雖是循環利息,年息高達19.99%,但每次收到款,馬上就還清了,能繳的利息也有限。這不是鼓勵大家用信用卡來當週轉工具,只是單純說明好債壞債,是要視資金使用者的觀念與計畫而決定。(後記:後面筆者還是幫他規劃了隨借隨還的銀行額度,把利率降到了5%。)

回到主題吧,貸款工具如何運用在投資上,協助我們來滾雪球呢?還記得「滾雪球要滾對方法-配不配股很重要篇」中的內容吧。

使用融資買股:這是向券商借款買股,風險是維持率低於120%時會被斷頭。不過通常會在融資中傾家蕩產的投資人都是屬於不屈不饒型,若是補差額換成現股倒還好,最怕的是抵押房子的資金依然用融資買進以維持融資率的拼命三郎。

這邊以筆者在年初臺股低迷時的操作為例,先買進了巨路(6192)10張,後於5月中再以融資買進了10張巨路(為何買請見個股研究報告),均價62.5元,融資成數60%,持股狀態變成下表。

現股+融資  

參與除權息並在市價大於成本時出清融資的部位,並在收到現金股息後回沖成本及加計配得之股票,便會形成下圖的持股明細。

現股+融資除權息後  

 

原本只有10張巨路,若沒有加計融資,除權息後的為11張,成本約為47.34元,但加計融資部位後,變為12張,成本40.9元,無形中增加了存股的速度,也能加速降低持有成本(本金回收)。

 

用銀行貸款也是一樣的道理,聰明的讀者,筆者應該不用舉例了吧!但運用貸款工具時,需切記以下重點:

 

1、貸款買進的部位不留戀。

 

2、貸款工具不交叉使用:也就是向銀行貸款的資金不要再融資買進股票。

 

3、貸款資金:閒置資金=1:1。

 

市場上有很多的投資達人,常會提醒投資人:「不要貸款投資」,主要立意是避免投資人不了解貸款的本質,加上理財的知識不足,而陷入了貸款還不出來的窘境,同時造成操作壓力,變成投資不成反壓縮原本的生活資金,最後賠了信用,甚至人生都從負值開始。

要使用貸款投資前,請投資人先好好思考:「貸款是什麼?」若各位的腦海中只有「貸款不就是借錢嘛!」這樣的概念的話,那還是別碰這塊了,乖乖工作存錢再投資會比較安全。

 

arrow
arrow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