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自2010年創立以來,評估過幾檔的標的(以臺股上市櫃總數來說,真的只是幾檔),在最後面幾乎都會寫上建議買進的價格,若是細心的投資朋友應該就會發現,每一檔的價格的計算方式都不一樣,似乎沒有一個一定的計算公式,也造就了一些投資朋友會私下問差異性,因為一直重複講述著同樣的話是很累人的,這邊便針對團隊合理買進價格評估方式做一次性說明。
首先,看似沒有一定合理買進價格計算公式的部分,其實還是有的,團隊在評估上多使用「預估本益比」、「歷史股價區間」、「殖利率法」、「資本回收率法」及晴尹曾分享的「價值低估計算法」(其實看尾段大概就會知道該篇研究報告是誰寫的了)。但一定會用哪一個嗎?不會!有時混著用、有時單一用,為何呢?因為對團隊來說每一檔個股都代表了一個人(法人),即使同戶(產業),個性(股性、經營方式)都大不相同,也許會有類似的,但不會有一樣的,那如何去套進同個公式來預估買價呢!只能儘量去讓合理買進價貼近該投資標的的價值,此舉只是單純求拉高收益率及降低本金套牢的時間。
舉例來說,若某些個股的殖利率都在8%以上,當這檔個股的殖利率達10%甚至以上時,應該是最好的買點,但當殖利率剩下8%時,似乎就不是個好的買點(當然還是有人能接受啦);又或者某些個股的股價永遠就在一個區間活動,例如58~80元好了,即使股價80元,殖利率10%,似乎也不是個很好單筆敲進的位置(同樣的也是有人可以接受)。也就因為每檔個股的股性不同,因此就必需針對個別的標的情況,綜整出一個合理的買進價位,供投資人參考。所以未來若有看到某檔個股的尾段寫「殖利率7%為買進價格」,而另一檔寫「殖利率5%為買進價格」時,也別太意外了。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成熟市場各國央行相繼祭出貨幣寬鬆政策,造成全球浮資過多,在評估市場的成長性及收益性下,多往新興市場或原物料市場流動,也使得新興市場承受通貨膨脹之苦,若在景氣得以支撐的環境下,適度的通膨上可以承受。可惜的是,全球景氣不若以往的大幅度成長,新興國家也以降息政策來避免通膨的過度發展。在資金氾濫、存款席不高的情勢下,擁有固定收益的債券似乎變成了當下投資人的最愛,其中,尤以具備高配息的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更獲投資人青睞。
筆者在建置投資系統、獲取每月甚至每年固定收益時,會以高殖利率、高配息的標的為首要核心配的選項,原因無他,主要是這類的標的每年都會有相對應的題材供市場炒作;即使當年度的市場狀況不佳,光是收取的孳息,也可以使得本金回收的速度加快。
因此,以本金回收速度再滾動的概念,便發展出下圖債券基金投資的基本架構: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週一臺股收盤以7091.67點作收,殺破7100點,成交量從上週五的下殺取量(成交量900.42億元)萎縮到709億元,身為投資人的你,恐慌了嗎?
股票市場有趣的地方即是,出人意料的大漲或大跌,如同連2交易日的下殺後,卻在週2大漲,終場上漲90.92點,唯一扼腕的應該是週五急殺出、或是週一已經心灰意冷撤離市場的投資人吧,即使到今日,大盤開高38點,2天反彈50%,似乎看起來還真有這麼一點太早殺出的遺憾。
未來股市的走勢會怎麼走?相信這是很多投資人會關注的事情,而市場上也不乏很多自認可以「預測未來」的大師,但身為一個長期投資者,即使猜對了明天的走勢,能有多大的收穫呢?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儲蓄一詞對筆者來說是不陌生的,因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總會買個小豬撲滿當成禮物,要筆者將它存滿,但那隻小豬卻常有意無意的破肚(真是殘忍啊!)。筆者開始記帳是在買了一張同時擁有「投資」及「保險」的投資型保單後,在擁有此保單的前6年將先產生45%的投資損失,且存入的金額為當時月收入的1/4,加上每月要存1/2收入的壓力下,不得不有耐心的記帳。
開始儲蓄時,大部分人都會從記帳著手,即使記帳方式很多類型,但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很謹慎的記下每筆開銷的「流水帳」方式;另一種是先將「每月要存的金額」扣除後,其餘就當花費的方式。這個沒什麼好與不好,只要能達到目標即可,既然沒有好壞之分,為何要在這裡寫一篇有關記帳的文章呢,當然是要讓讀者們知道,如果自己不是對「價格很敏感」的人,帳記的越仔細,找到的拿鐵因子越多,財富可以累積的更快速!
筆者有兩本帳冊,不是內帳及外帳,而是「收支帳冊」及「投資帳冊」,收支帳冊這裡也就不多提了,請各位可以參閱團隊晴尹分享的「學習理財投資最重要的事」。而投資帳冊部分,筆者認為還挺重要的,因為這是讓投資型保單可以在屆滿7年之日,原只能忍痛存下51.6萬(無投資損失情況下),現在帳面卻擁有約96萬的秘訣。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當人類發明了貨幣代替實物交易後,「錢」就離不開你我的生活,每天為了它而忙碌、也為它傷神。很多人為了證明自己「值這個價格」,視工資不到這個價格為低就;但很有趣的,從沒人認為自己不值現在這個價格,而去跟老闆討論降薪。這邊不是要激起資方與勞方的爭執,而是有時會感嘆,原來國內的勞資雙方是這麼的彼此不信任,不信任資方會因勞方展現的價值而將工資調整至對應的價格;同時資方也不信任勞方有能展現這個價格的價值。(好繞舌喔~)
*****這是前往一家工廠的路途中,與坐在隔壁唉聲歎氣的助理閒聊的結論,看看就好,別太沉溺可憐勞工或可恨資方的糾結心理。*****
在踏入職場到離開職場的過程,每次進入新公司時,都會在腦海中浮現「這個工作我能學到什麼?」的問題,從而在每次的工作機會裡尋找需要的拼圖,慢慢的在將學得的東西拼湊起來,尋找出可以互相配合、交叉應用且可以永久使用的「技能」。舉例來說在學校生活裡找到了財務分析及應用資訊設備控管財務的拼圖,在業務職場得到了與人溝通時應多看、多聽、多學,從而學習到了保險、財務金融的相關知識,最後建構了現在的理財投資藍圖。至於這個藍圖能做什麼呢?再慢慢與各位分享。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在寫這篇文章前,筆者其實很掙扎,不是掙扎該怎麼寫,而是擔心投資人沒搞清楚狀況就認為「貸款投資」事件很容易的事情。要是您在閱讀此篇文章時,不了解貸款的「本質」的話,建議您看過就算了;若是您已經懂了貸款的本質,也請您妥善評估自己資金控管及操作紀律的成熟度,再做練習。
貸款其實就是借款,運用個人的信用達到財務槓桿操作的作用,市場有些人喜歡用很多論述去分別「好債」及「壞債」,對筆者來說,只要是不影響生活品質,且是自己計畫中可以掌握的債都是好債;反之,都是壞的。
舉個例子,筆者有個書商客戶,是用無額度上限信用卡當週轉金使用(如何讀懂聯徵資料,有機會再跟各位分享),主要是嫌銀行貸款作業太冗長還要解釋一堆,該客戶一次交易期間約2個月,利潤約15~20%(很難想像吧!在重慶南路書商們喊關的時代,他卻在重慶南路上活的好好的。),信用卡雖是循環利息,年息高達19.99%,但每次收到款,馬上就還清了,能繳的利息也有限。這不是鼓勵大家用信用卡來當週轉工具,只是單純說明好債壞債,是要視資金使用者的觀念與計畫而決定。(後記:後面筆者還是幫他規劃了隨借隨還的銀行額度,把利率降到了5%。)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在「滾雪球要滾對方法-配不配股很重要篇」及「滾雪球要滾對方法-市值迷思篇」中説明了「持有股數」的關鍵,而在課程中,投資人在準備好要開始滾自己的雪球時,最常問的問題都是,「該怎麼選股?」、「本益比多少合理?」、「ROE要多高才可以投資?」等之類的「基本面計算」問題。
筆者常建議新投入「股山」(本來要寫股海,但…海怎麼滾雪球)準備滾雪球的投資人,先把基本面的相關計算基準放在一邊(因為那個是個人買賣依據的建立問題),先從「產業」開始著手,從產業中尋找從製造到銷售過程中的「必需零組件」,到時再去從基本面篩選不遲。
何謂「必需」,最直接的聯想便是從生活必需品,例如「食、衣、住、行」,食的部份大家就會想到統一、味全等食品廠,甚至更上游的食品原料廠;衣有成衣的聚陽、儒鴻等,通路的滿心。當然還有很多,這也是團隊的部落格有做各產業關聯圖的原因,就請各位在右列中自己尋找了。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前篇在「滾雪球要滾對方法-配不配股很重要篇」一文中,談到了「存股」的過程中,配發股票的重要性,這篇來跟各位談談「市值」,也就是「股價」!
在投資人一窩瘋投入滾雪球時,常常會遇到的狀況便是,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究,終於選定一檔「目前」可以投入的存股標的,採取定期定額的投入方式,結果買進後,股價漲了10%(市值成長了10%),又到了要投入的時間,便開始思考「加碼?」還是「獲利了結?」
這便是在存股的過程中落入了「市值迷思」,也可說是「價格迷思」,先來看三個公式: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一般投資者踏入投資領域,追求的都是「高報酬」,遇到多頭時,當然是手到擒來,連自己都會覺得自己「好神」!但遇到空頭時,就會發現自己「好塞」!進而轉向其他投資方式,例如定期定額基金、投資房地產之類的,這些沒什麼不好,因為也有人從中翻身。
看到滾雪球,一般人大都認為這系列文章只是在說「找高殖利率股」、「股息再投入」、「長期投資」這類的投資內容,基本上也算吧!不過看著很多以存股為目標的投資人,卻在不小心踏進了「存股迷思」時,也實在很難不提醒一下,雪球要滾的大,不是一直往下推就是了。
「存股」難嗎!其實不難,簡單的概念來自於「買著不動,股息再投入,部位變大,領息變多」,這邊筆者就「配不配股很重要」做說明。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財商養成」是近期才逐漸被國內重視的教育,但慶幸的是,目前國內的家長們,大都仍只專注在小孩的「學業」,而非生活上所需的技能養成上,也就讓財富重分配的機會,可以繼續的在「少數人」身上發生。
近期有很多的媒體報導專注在薪資降低、臺灣人才在哪的消息,也有民眾的陳情。但這樣的報導,卻造成了國內民眾對未來的迷惘,沉溺在抱怨「景氣太差」、「物價上漲」及「工資太低」的情緒中,甚而製造了「有錢人貪婪」、「企業壓榨」的仇富心態。當然,民眾大可以持續這樣的行為,但這些真的是我們要的嗎?這些舉動對我們目前的生活能有什麼改變呢?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昨日臺灣股市大跌,新聞都圍繞在「油電雙漲」的消息,儘管政府方面還未宣布這消息,但可預期的是,今年大家又將面臨物價上漲的壓力。很多的銀行理專都會以通膨率平均5%來勸誘民眾,再把「定存的利息<通膨率」,錢將會越存越少的概念告訴民眾,讓民眾將錢從定存移轉到投資的金融商品,去賺取比通膨更高的收益。
筆者常在公司會聽到周邊的同事抱怨著,奶粉漲、生活用品漲,現在連電費、油費都要調漲,日子越來越難過囉!然後就看向筆者問:「有沒有什麼可以大漲1倍的標的,快報來分享」。筆者總會先問:「你有多少錢?」同事便聳聳肩的離開了。
這問題很難嗎?問這問題的主要目的是,要告訴對方怎樣價格的標的,但往往問完後,對方便離開了。一開始以為是因為牽涉隱私關係,之後才知道原來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錢」!因為沒有記帳,沒有對自己的資產投入關心,所謂「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其實,這就是現在貧富差距的來源!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時下有不少的年輕人,常在抱怨每月賺的錢不夠花,而落入了所謂「月光族」。近期有個網友「阿嘉」向總統陳情說,三萬元的薪水要在臺北生活,真的很辛苦,希望總統可以幫忙。三萬元的薪水,要在臺北生活真的很困難嗎?相信看過中鋼定期定額投資術的朋友,如果那篇的作者看到3萬元的薪水,應該會很高興的說-這樣他離財富自由更近了!(那篇作者還在唸研究所,目前僅能領研究費,要負擔家計還要接些Case養自己,一個月約2萬左右。)
筆者在初到臺北工作時,薪水也僅有3萬元左右,當時也覺得花費不眥,似乎入不敷出,但在領悟了「理財投資」的觀念後,深刻的了解到,理財投資不做,即使是一個月5萬元的收入,還是不夠用的!
在此分享當時透過理財前後的收支差別: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般人在踏入投資領域時,通常會選擇「基金」為首先進場的工具。一來,進入的門檻較低。二來,基金本身就達到投資標的分散的目的,便不需要再去細究單一標的的狀況。
但投資人常會遇到的迷失是,投入資金時「定期定額」與「單筆投資」的操作。一般的投資人常常遇到的操作困境就是,在「非適當時機」時,運用了單筆投資,使得後續的「定期定額」的主要效益-淨值越低,購買單位數大,平均成本,效果降低,也使得投資標的達到獲利水準的時間拉長。
那何時應用「定期定額」?何時應用「單筆投資」呢?筆者常給投資朋友的建議就是「平均值投資法」!什麼是平均值投資法?也就是我們在投資一個標的時,將它的平均值取出,「定期定額」進場的時間,大家都知道,就是「隨時都是進場點」!但是「單筆投資」呢?就可以在「平均值」之下進行!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股債匯平衡投資術概念
不論全球股匯市、經濟景氣的情況如何,筆者最常在做的事情就是「停利」,周邊的朋有常會問:「你到底買了什麼,為何總是在停利?」訣竅就是「股、債、匯」筆者都佈局到了!
在股、債市部分,前幾篇的文章筆者都已經說明過了,「核心部位」、「衛星部位」的交叉相互配合,如何配合呢?「核心部位」擁有近50檔的口袋名單,相同的「衛星部位」也擁有近50檔的口袋名單,在單筆加上定期定額的投資策略下,自然擁有不同的價格與部位,只要產生波動,自然產生獲利!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過去經濟良好時,大家都擁有許多的信用資產如股票、貨幣等,但從經歷金融風暴到現在經濟一直不見起色,加上連續的歐債事件,使許多投資人的資產價值瞬間貶值。因此慢慢有人將目光轉移到實質資產的配置上,開始宣導擁有實質資產的好處。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美債務危機,市場對於全球經濟復甦速度可能低於預期的擔憂,使得近期投資人信心下滑,加上企業無薪假及裁員的消息不斷,也反映在近期股市的震盪表現上。
歐美債務能否順利落幕,筆者仍站在正面的看法,畢竟並沒有什麼「大事」不會落幕,只是是否能「平安」落幕罷了。即使不能平安,市場在不斷的震盪、整理下,最終仍將回歸於平衡。
而在歐美債務消息稍微休息的時間,「二次衰退」便成為遞補進來的新聞,何謂「二次衰退」?一般是指在景氣連續負成長後,一段短暫的復甦,隨即又陷入了下一次的衰退,也就是兩次的衰退。如果以技術線型來說明,就有點像是向下打第2隻腳的W底走勢。最類似這樣的走勢的國家應該就屬「日本」了。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期全球股市因歐債消息反覆,暴起暴跌已是近期的常態,作多還是做空,要獲利似乎已沒有那麼的簡單!
不論是在景氣的哪個階段,市場常會尋找一個可以引誘投資人進場的理由,在景氣向上循環的過程中,市場會專注在轉機、高成長、新訂單、新產品的標的,偏向追逐夢的題材;而當景氣屬於向下循環時,則回歸基本面、獲利穩定、高配息的題材。
因此,要判斷景氣的方向,也可以從近期的財經節目、財經論壇來尋找蛛絲馬跡,近期多探討的題材是什麼呢?各位投資人應可以做出聰明的判斷!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探討了「核心部位」及「衛星部位」的概念,其實這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從理財書籍中去學習到的,這篇要介紹的是「實作」部分。
核心部位建立的概念是以投資營運財務狀況穩定、獲利穩健及配息穩定的標的為主,獲取高殖利率的收益,再將其收益進行運用(如下圖)。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過去的教育,總告訴我們好好唸書,長大後可以有個好的工作,可以擁有與別人較好的生活。但出了社會後,卻硬生生的將這很多人的美夢給破滅了,才發現所謂的「好生活」,不過就是一個爆肝的人生。
104市調中心日前受委託進行一份針對全臺灣30歲以上上班族的財務大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臺灣上班族最感到焦慮的原因依序是:薪水追不上物價(72.44%);房價太貴,買不起房子或背房貸太沉重(42.32%);還有是籌不到足夠養老金(23.41%)等,這幾大原因的發酵時程剛好分布在人生的短、中、長期。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篇文章介紹過「核心部位」的概念,很多投資人常會有個疑問,核心部位到底該建立多大的部位?
要解決這樣的疑惑,首先就要了解進行理財投資的目的為何?理財投資就是為了在離開用勞力獲取收入的階段後,依然能獲取相當的收入維持生活品質,所以這個問題取決於建立此系統的投資人,希望維持怎樣程度的生活品質,就需要相對應的規模。
恩汎理財投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